Saturday 19 March 2016

机关算尽,不如一眼看穿“真”问题

照片转载自网路
整理/正向同仁:林子浩

“直觉前瞻力”是除了运用五感,
同时诉诸第六感的直觉,更拉高层次,
把六感之力投射到未来的能力。

直觉前瞻力的闪现,
让人清楚看到未来的已知数,
进而揭露潜藏的商机,
同时有助于解决最大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直觉前瞻力是一种识别力丶一项技能,
可以培养丶磨练,也可以加强。

直觉前瞻力的7大心法包括:

心法1: 先掌握已知数。
找出硬趋势,洞见未来发展 。

我们常会画地自限,把重点摆在不知道丶做不到的事情。
应该养成先掌握已知数的习惯,
列出已经知道的事项,别被“做不到”给局限。

心法2: 洞烛机先。
掌握未来的已知数後,再行研拟策略。

先发制人,表示预先看到未来,防微杜渐。
从内在开始改变,而不再被动等待外在改变才反应。

心法3: 脱胎换骨大转型。
将科技带来的转变化为优势。

转变,本质上是持续做同一件事,但带入一些变化。
它不再是万灵丹,我们需要的是:转型。
未来势必发生戏剧化的质变,要好好脱胎换骨的准备。

心法4: 跳过最大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不代表就是真正的问题。

棘手问题有时容易成为庞然路障,难以跨越。
要认清:最大的问题未必就是真正的问题,
不要一心埋头解决,应该大胆跳过,
解放情绪,从而找到核心问题所在。

心法5: 逆势操作。
看别人所未见,才能做人所不为 。

大家都在看同一个方向,
你反方向看去,就能发现大家看不到的东西。
潜藏的机会丶资源或可能,成为触发直觉前瞻力的火苗。

心法6: 再定义丶再创造。
找到利基,以创新而有效的方法加以运用。

别再缅怀过去的好日子,
捉住机会,在改变来临前就改变人生。
懂得再定义丶在创造,就能掌握有如脱缰野马的转型力道。

心法7: 未来,自己主导。
否则也会有人帮你决定。

主导未来,是主动发挥的创造力,展望并改写未来生活与事业,
将所有直觉前瞻力的心法融为一炉。
改变对未来的看法,你就能主导未来。

洞察力与前瞻力是成功者生出的关键,
请抛开惯有的思维模式重新思考,
或许平凡的事物的背后,
正蕴藏着宽广的未来等着你!


本文栽自《30》12月号2012.NO.100 pg. 134-137

Friday 18 March 2016

让孩子勇敢的生气吧!

照片转载自网络
 
整理/正向同仁:林子浩

最近发生连串因情感问题而砍人的凶杀案。
男生心底的愤怒引爆情杀,绝非突然,而是从小累积的结果。

小学是以女性为主的环境,
对男孩相对不友善(运动场除外)。
他们缺乏表达能力,环境也不鼓励情绪的讨论,
当孩子无法跳脱情绪压力时,
便会用口语或身体的暴力来表达,
并与他人隔离,远离让他受伤的环境或人们。
另一方面,大人承受压力时,
也容易迁怒於孩子。

儿子与我关系最差,
是我在写教授升等论文的时候。
研究的压力,加上家庭的事务,
让我变得神经质,
对於孩子「非预期」的行为,
均用「放大镜」来检视。

当时,儿子小学五年级,
有位同学妈妈告诉我儿子作业没交,
电话一挂上我马上质问他:“为什么功课没做完?”
儿子开始反驳,我声音越来越大,
原本应该关心他为何功课没交,
结果最后算起旧账,责备他从小因态度不积极造成的事端。

儿子无法接受我的情绪,
大声的回我:“为何你总要管那么多?”
然后我开始疯狂捶墙,
我惊愕从小可爱的孩子怎么会变得那么疯狂,
开始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一步,试着学习收敛
处理小孩事务前若心情不好,
先让自己独处一个小时,
等平静后再处理,过程和效果会有效许多。

接着我开始找小孩讨论“感受”
每当发生冲突,
我先对儿子讲出自己的感觉,
诸如“我的感觉很挫败”,
他会说:“因为你怎样怎样……。”

我心立刻出现:“藉口!你骗不了我!”
可是要忍住,
因为亲子讨论“感受”的目的,
不是在解决问题,
而是让小孩学习讲出来

既然如此,大人就不应该堵住他,务必让他讲完。

父母千万别以为情绪是压力的结果,
一旦压力过去,情绪会恢复正常;
事实上这会化为习惯,
压力变成父母朝小孩发怒的藉口,
造成他们无所适从,最后拒绝沟通。

要解决男孩的情绪问题,
“用说的”是有效的药方;
小孩只要小时候讲得够,
长大也会·一直跟父母讲。
即使他们说的不流畅,
但愿意将便可释放情绪压力,
降低敌意的侵袭。
如果在讲的过程中找到愤怒的源头,
等于帮他开启一扇窗,
学习去改变暴力的行为模式。

生气就勇敢说出来吧,
嘴巴动了,手脚就会少动的。

(本专栏由小野、柯志恩、李伟文、王浩威执笔)
摘自《商业周刊》1405号



Tuesday 8 March 2016

从“心”解放,压力不缠身



整理/正向同仁:林子浩

压力是生命的事实,
适当的压力能使人有动力去完成一些事情,
但当些变动多到让人无法负荷时,
你的身体就开始出警讯。

政大心理系教授钟思嘉指出,
过去在探讨压力时,总认为外在事件是压力源,
如离婚、生病、搬家、财务问题、工作负荷等;
但事实上,压力最大的來源是內感受”,
而非这些外在的事情”。
首先,你可以利用上述的图示,
检视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些压力源,
左侧是外在压力,
检视是否因为些压力源,
而让你出现右侧的感受。

在工作上面对突发状况,
你突然觉得有不完的沉重感,
事情会多到你不知道从何下手;
你开始想逃避现实,
用不断的拖延減缓恐惧,
甚至你开始自我破坏,
着“事情這么多,我乾脆辞职不要干了!”

但紧接著你又意识到如果件事情做不好,
可能要承担一个无法负担的失败,
于是你把些累积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其他地方发泄,
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最后你发现生活变得一团糟,
但事实上,毀掉你生活的并不是工作,
而是你心里引发的一连串负面反应。

意识到压力如何影响你自己,
是纾压的第一步,
让你有机会觉知到自己的负面情绪从何而來、
引发什么行为。
学习如何把外在事件跟內在情绪切割开來,
你需要建立一套包含紓压行为在內的生活型態,
让你用对方法把压力转移。

转载自《30杂志》11月号| 2014. NO.123

修炼生命


照片转载自网路
 
撰文 / 正向生命教育中心同仁 许秀云

认识生命从体验生命开始,
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难以体悟真实感受;
生命真脆弱,无常随时到来,
那么该如何修炼呢?

人死不能复生,
只好让他好好的走,
有尊严的走,
然后留下美好的精神价值。

修炼生命就要勇于面对无常,
不断地接受死亡的发生,
从接受到接纳,
这可是一条不容易修炼的道路。

生命成长过程中,
真正让人感到伤痛的,
不是生命的流逝,
而是未曾好好地道别。

生命无法用价钱来买,
人生要不遗憾,
要学会珍惜每个当下,
将每一天当最后一天好好活出自我。

Friday 4 March 2016

17+岁工读生的小插曲


 

撰文 / 正向工读生 - 林子浩

第一天收到这份功课,要采访正向及旅人的同仁时,
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完成它。
虽然主任有告诉我功课背后的目的,
但我认为我只要问到的是同仁的姓名、背景和在公司扮演的角色就行了。
我感觉上这样是有点奇怪,但我不去理会他它,只想完成任务。

几天后,我开始做我的功课,进行了两个采访,都不到10分钟,
心想要完成这份任务也蛮简单,只需问几个问题就解决了。
这时,我开始急于要完成这项任务,想尽快和丽婷做采访,
因为那时我无法要在交功课的日期前和她约到时间。结果就给她点醒……

我开始发觉到我在做这些功课都是有原因,有背后的意义。
就是我其中一个收获,就是要在做事情时,
要随时清楚那件事的意义,“为什么要做”和“应该怎么做”。
过后,我便把这项任务当作是我自己的任务。 
因为完成了这份功课,最终得益最多的是我,
我应该享受它的过程,我是十分不应该为了只是要交功课而完成这项任务。
这就是在这项任务中的一个小插曲。

我接着就用不同的态度来完成这“功课”,过程当然是开心的,因为我的收获不少。
问了同事们后,我得到最大的讯息是,我们应该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只要我们喜欢,要做,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一定能解决。
能力不够,就会努力提升;环境不行,自己改变;得不到,自己争取。
每个人在追求他们喜欢的事时,都一定会碰到问题, 
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能够让他们坚持下去的就是他们对那件事的兴趣、喜欢。

这讯息对我这17+岁的年轻人十分重要,
它让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肯定及确认我接下来要走的路。
我也学到了要一直往前看,往前走。
人总会犯错,最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其他就不重要了。
内疚,忏悔,惭愧都只会拖累自己,也伤害自己。
要学会放下过去的事,追求未来。
要往前走,我们也必须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不一样的事情。 

我发觉正向的同仁们永远不会只负责自己的部门,自己职位的事物。 
所以通常收到“你负责做什么?”的答案是,“自己的部门,还有什么都做”,
旅人的同仁也是,“什么都做”。 
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学习,就是要去尝试各方面,各领域的东西。

以上就是我获得的,最大的讯息,也是我这采访的大总结。
我最开心的还是因为可以和各位同事有交流,有一段谈话的时间。

5个 “说不” 技巧,拒绝请托又不伤感情

照片转载自网路
整理/正向同仁:林子浩


1. 做好心理建设
    每个人首先必须认知自己有拒绝别人的权力。其次,找个能自在讲话的场所,
    并且考虑谈话的时机。接下来是想清楚要拒绝对方要求中的那个部分,
    并且预先准备好能明确传达出这个部分我没法帮你,但如果改成……,
    我就可以帮上忙”的讯息。最后是设想传达讯息之后可能会发生的状况。

2. 找出“Yes/No” 之外的选项 
  遇上同事请求协助的时候,自觉只能接受或拒绝,没有转圜余地,
   也是导致人们无法拒绝的 原因之一。
  其实,只要把拒绝别人的请托当成是在跟对方交涉,
    就比较能够打破心理障碍,没有那么难开口。

3. 拒绝前先表达感谢,拒绝后致上歉意
    拒绝的说法也有一套固定模式可循:先以感谢的口吻,谢谢对方提出邀请;
    然后以缓冲句“不好意思”、“遗憾”接续,让对方有被拒绝的心理准备;
    接下来说理由,并加上明确的拒绝。
 如果婉拒是比较无关紧要的邀约,只要说不方便就好;
 但如果是要拒绝额外的工作,
 就必须说出今晚无法加班的具体理由。
 最后不忘加上道歉,以及希望保持关系的结尾。

4. 电话或  e-mail 拒绝要格外温和
 电话沟通看不到说话者的表情和动作,有时候就算说法客气,
 对方还是会觉得你的态度强硬,因此讲电话的时候要增加缓冲句,
 尽可能体贴对方的心情。E-mail则是连声音的抑扬顿挫都没有,
 容易给人公事公办的感觉,因此要增加感性的词汇。

5. 正面朝向对方,放松眉头
    说话的姿势、表情、音调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拒绝是要尽量正面朝向对方,侧身容易给人警戒心强的感觉。
  蹙眉也会给人负面的印象,尽量有意识的舒缓眉头,
  以接近微笑的温和表情讲话最适当。

转载自《经理人月刊》2014 Jan no.110 pg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