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9 May 2017

是什么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照片转载自网络
文/陈碧芳
社会的高速发展让新一代的成长环境与上一代的差异越来越大,现今我们拥有丰富的物资,同时也有便利的交通和通讯设备与世界接轨,我们透过社群媒体寻回多年不见的朋友,透过各种即时通讯软体与同事、朋友、家人保持联系,不管两个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多近多远,只消一个按键就可以让双方互通讯息。表面上世界的距离被缩短了,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变得更靠近,世代之间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

那道越挖越宽的代沟
“为什么现在的小孩这么难教?”;“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那么不堪一击?”;“为什么现在的部属态度这么差?”近年来,越来越多类似的茶余饭后话题,“前辈”们都在感叹新新人类虽然学历越来越高,但能力、抗压性、忠诚度、服从性等却似乎“一代不如一代”。
60后(编按:指于1960至1969年出生的人,以此类推)看70后不顺眼,70后批评80后,80后挞伐90后,90后不屑00后......仿佛每一代人都无法赢得上一代的欣赏,但若干年后他们也一样不认同下一代的行为,形成了一种互不欣赏的恶性循环。
以前人家说10年一道代沟,但随着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代沟的年龄差距也越来越小。过去80后以85前后作为分水岭,如今90后更迫不及待的与93后划清界限。个人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普及化导致的成长背景差异让年轻一代相差3年就相隔一道沟,把不同生命阶段的人们隔得越来越远。

一代不如一代的幻象 
实际上,下一代真的有我们想象中糟糕吗?眼见当初最早被评为“草莓族”(编按:指空有美丽外表,但轻轻一碰就会烂掉,形容抗压性低的人)的60后,如今都成了社会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比如近来语录被疯狂转发的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和让人人都能飞的亚航CEO东尼·费南德斯(Tony Fernandes) 都是60后。
至于被视为“二代草莓族”的70后,早已是社会的中坚份子,甚至悄悄改变了世界,两位改变了许多人生活习惯的Google创办人赖瑞·佩吉(Larry Page) 和赛吉·布林 (Sergey Brin) 就是70后。此外,从两度被球队开除的板凳球员到世界篮球迷关注焦点的林书豪和创业故事被拍成电影的泰国“小老板海苔”创办人兼CEO伊提帕.柯彭温奇(Aitthipat Kulapongvanich) 正是当初备受社会偏见的80后代表。
每个初出社会时都被嫌弃的下一代,并没有真的让世界毁灭,只是成长背景的不同让他们在待人处事上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做法,而大多数人的惯性思考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才会觉得现在的新鲜人不比过去还是个新鲜人时期的自己,殊不知即使一样都是苹果,不同的生长环境还是会产出不同大小和甜度的苹果。

不得不缩短的距离 
我们无法阻止大环境的快速变化,也难以要求下一代人跟随我们的脚步用一样的态度面对问题、用一样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我们也不能任由一道又一道的代沟继续把人隔得越来越远。生长在全球化的时代,目前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全球的共同议题,例如传染性疾病、地球暖化、恐怖袭击等,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更没有世代可以完全切割,我们已来到一个不能独好,只能共好的时代。
如果我们可以在跨代的鸿沟间搭起一座同理的桥梁,尝试去理解不同世代的人“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那么做?”,借助不同世代的观点来激荡更多元思考和更开阔视野,不仅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整合各代的长处,携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