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8 December 2015

健身与健心,您选择哪个?


活动 / 2015年生命共修班结业分享会
分享 / 陈登福导师

很多人喜欢去健身中心,目的是让身体更好,
因为越锻炼、自然身体就越好。
但是,很少人会想去健【心】院,
我们只会去健【身】院。

你看我们每一个月两个星期三来这里,
其实都在健【心】啊,
但要坚持来上课不容易。
身体越锻炼,就越强壮,
心越锻炼,一样越强壮,也能够安住我们自己。

修这颗【心】,
是我们这辈子当中,最重要的功课。
但是,人要怎么修这颗心呢?

很多事情我们知道,只是做不到。
如果我们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听很多课,结束后就忘记了。

关键在哪里?
就是这一颗心,
里面已经有坑洞了,
你没有好好去正视这个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追,
从小的教育就教我们要追。
我们追的都是外在的成就感,
但我们很少去思考,
到底我们人生追这么多,
人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追的都是外在的成就感,而不是内在的成就感。
结果,外在追得越多,
追的时候压力来了,开始感到辛苦了。
结果有人说,工作这么辛苦,
不吃好一点怎么对得起自己、
不住好一点怎么对得起自己。。。。。。
结果,我们用好、吃好、住好。。。。。。

人生就是这样,外在追的过程,
因为我们是被迫在追,
我们并不是清楚地在追,
我们都在填满欲望当中的空虚,
所以我们做不了自己的主人,

在填满欲望的过程当中,病从口入。
病从口入,是外在的,
但为何会病从口入呢?
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把它把持好来,
所以修心是这一生的功课。

问题不出现,我们怎么知道,
这颗心是否经得起考验。

2016年,我们将会继续面对困难,
但困难的存在,是为了什么呢?
困难的存在,是帮助我们做改变;
困难的存在,是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
让我们有心的觉醒、做新的选择。

什么叫自我反省?
一定先从自己开始,而不是从别人开始,
即使我们拜神也好,
去佛堂也好、去教堂也好,
神还是在外面。
怎样把神接引进来,跟自己内在的神,
能够产生有感动、有触动,才是重要的。

如果我们的心没有修,就不能吸收肥料,
即使给你再多的肥料,你都吸收不到。

我们来想想看,
要活得那么大,
要吃多少米?喝多少水?吸多少空气?
我们到底用了多少的资源?
人用世界资源是最多的,
我们是给世界健康和乐、还是给世界很多麻烦?
  
但愿2016,
在我们追的时候,
留一只眼睛看外面,一只眼睛看里面,
一起修这颗心。
  
生命当中,都是双向互动的,
没有好或者坏;
没有所谓优点和缺点。
优点,很多时候是你的缺点;
搞不好,缺点是你的优点,看你用在哪一个地方,
重要的是,优点缺点都不重要,
我们内心的自觉有吗?
如果有自觉,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如果没有自觉,即使是小问题,也是大问题。
希望我们都有宽广的人生,
继续共修,让我们帮助世界变得更美好!

整理好办公桌,不要把时间花在找东西

(照片转载自网络)

整理好办公桌,不要把时间花在找东西

90%的人,要经常寻找不知道被自己放到哪里去的东西,
这是EMNID民意调查研究所进行调查出的结论。

你是否也经常因为办公桌上堆积如山、杂乱无章的档案和物品
而找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为了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情,而急出一身汗,
既浪费时间又败坏情绪。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现在就开始整理你的办公桌吧!

整理档案有9条规则:
  1.建立可长期存放文件的卷宗夹
  2.建立特殊文件存放处
  3.记录在日程表中
  4.起一个一目了然的名字
  5.不断有所变化
  6.快速反应
  7.坚持利用
  8.利用档夹的封面
  9.定期清理

为了保持档的条理性,这里有三个小窍门:

1. 三份原则:
 - 每次在一个不断膨胀的档夹中找东西的时候,都要淘汰三份过时的资料。

2. 替换法:
 - 每次往档案里放进一份新的资料,就马上扔掉一份过时的资料。

3. 间歇处理法:
 - 每天下班前把一两个档夹处理一下,注明有效日期。

一定要养成用完东西就放回原位的习惯,
不然你恐怕每天都要把时间浪费在整理办公桌上。

转摘自《我的第一本时间管理学》,Ms96

Thursday 24 December 2015

打开和内心对话的一扇门



活动 / 2015年共修学习  最后一堂课
分享 / 共修学员  沈丝彦

谢谢正向,让我们一整年来共修学习。
还记得一开始,我只是带着来看看的心态,
我觉得这里是很有正能量的地方,
所以每两个星期三来这里,就是拿正能量。


陈老师曾经讲过一个爬楼梯的故事,
让我开始真正去想,开始和自己对话,
我的人生是什么。

就这样,
我不断沉淀自己、调整自己,
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选择。

谢谢所有同仁们的付出,
正向的生命教育,真的很棒!
谢谢大家!

坦然面对生活不如意事




活动 / 2015年共修学习  最后一堂课
分享 / 共修学员 黄珮宝

这一年的共修学习里,
我本身很大的进步就是在于,
面对生活上不如意的事情,
或者事情发生并不是我所要的,
或者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我当时当然还会有反应,
但是我的情绪波动和面对的态度有很大的改进。


我不会再那么冲动、那么容易发脾气,
我必须接受,事情已经发生了。
当然过程里,还有很多的拉扯和纠缠,
但现在不用花那么长的时间,去接受和解决。
所以我觉得对我来说,
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谢谢!

Tuesday 22 December 2015

拥抱大地,需要年轻力量


撰文 / 正向同仁 - 胡慧芬

在新的一年,旅人开始使用环保洗碗粉,
期许对大地减少一份伤害,
也启发年轻同仁的醒觉。

此外,年轻同仁也学习收集厨余,
以提供给需要的园丁做厨余堆肥,善用资源不浪费。














厨房小组长王荣俊分享道:“以前我们果皮、蔬菜皮之类,
我们都会跟垃圾丢在一起。基本上,就会越丢越多。”

零厨余的理念开始落实下来后,
同仁开始收集各种蔬菜、果皮和剩下的米饭。
刚开始虽然不习惯,但大家还是努力调整自己。














“垃圾变轻了很多。”荣俊说道。
“你怎样发现垃圾变轻?”
“以前要丢三包,现在丢一包半,偷笑了。”荣俊继续解释道。














“厨余很多吗?”
这位年轻人叫保伦,
每个星期日都会定时来旅人收集厨余。
不要小看每天收集厨余的小小动作,
累积下来的重量可是相当惊人的。

保伦的果园,
位于Teluk Kumbar高山。
换上摩托车,保伦准备拿厨余到果园去。














“我看到我的香蕉长得很快,长得很胖。
它他好像很肥沃,越肥沃。”

看着眼前的收成,对于厨余堆肥的推动,
保伦非常有信心,
也更坚定不用化学肥料的决心。














“厨余呢,第一是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
第二可以环保,不用浪费资源。
我是以这样的理念做的。”保伦分享道。

“化肥是破坏环境,对土壤不好。
有得选择,当然选择对大自然比较好的,
就不会破坏大自然的,好像厨余、有机的东西。”














不知不觉,如此的合作就过了一年。
从旅人同仁收集的厨余中,保伦看到了同仁的进步。

“厨余已经做到很好了,从以前塑胶袋很多,
现在变成很少,进步很多了。
而且,上次我没有空去旅人拿厨余,
我叫我的朋友去旅人帮忙拿,
然后他告诉我,旅人厨余很清洁。”保伦分享道。

不因善小而不为,站在不同岗位的我们,
只要用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必能为地球付出一份力,
让世界更美好、人生自然过得快乐。

Friday 18 December 2015

如何有效地开会

(照片转载自网络)
要做到对时间的统筹安排,另外一个方法就是:
集合听众,同样的事情只说一遍,
也就是【开会】。

会议可以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个沟通工具 ,
而且它非常有效,
它把相关的观众都集中起来,
同样的事情只说一遍就让观众都知道。

然而,我们要尽量减少开会的次数,
不重要的会议尽量不召开。
怎样衡量会议的重要与否,可以遵循以下的几点原则:

  1. 不需要口头传达的事情尽量不要开会,可以用文字资料来代替,像一些通知之类的,每个人发一份就行。
  2. 会议不要扩大。开小会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要开大会,会议的参与者都应该与这次的会议相关的人。
  3. 会议不要重复。需要全体人员参加的,开一次全体大会就行了。
  4. 注重会议的成功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在一次会议中解决,不要拖到开第二次或第三次会议。可以采取施加压力的办法,事先声明问题不解决不散会,增强人员的急迫感。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我们做事要把握好,不要走极端。

就拿开会来说,既不能不开会,也不能滥开会,
要做到开会就及时开,没必要的会议尽量避免,
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转摘自《我的第一本时间管理学》,ms 151

支持有机,健康才有生机


撰文 / 正向同仁 - 胡慧芬

每个星期二和四,
Baba有机菜园的司机总会出现在《旅人》,
为同仁送上新鲜的有机蔬菜。

打从开店至今,
《旅人》坚持着一个使命,
就是在这繁忙的都市里,
将天然有机的蔬食推广给更多民众,
从中守护他们的健康。


顾客陈桂丽分享道:“我真的很开心,
有一个地方提供已经煮好的有机蔬菜。
因为我没时间煮,我希望以后到处都有这样的方便。”

眼前看起来的方便,
其实背后少不了一群有心人的成就。
一切,从这个地方开始。


这里是位于威省南部
新邦安拔(Simpang Ampat)的Baba有机大田。
踏上这片土地,一阵有机蔬菜的芬芳自然迎面而来。

“在有机种植里面,通常瓜类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因为我们只是可以抓,
就是用一些荷尔蒙来抓掉这些害虫而已。
如果果蝇一叮,它就收成不好了。”有机农场负责人戴瑞玉解释道。

虫害的侵袭,的确是个大考验,
还有附近的山猪也会前来觅食,
让他们蒙受收成的损失。


戴瑞玉继续分享道:“我们用牛粪堆肥,所以有很多蚯蚓。
山猪喜欢到我们的菜床找蚯蚓吃,
然后一下子就会看到10个菜床就这样完蛋了。
虽然会担心没办法提供蔬菜给顾客,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有机就是保护生态。”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信念,让瑞玉面对收成损失,依然可以微笑面对。
这样的理念,让这位原本坐在冷气房的经理,如今愿意顶着烈日耕耘大地。

“你曾怀疑这条路走得对与否吗?”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因为接触有机已经有四年,
看到癌症已经年轻化,所以我觉得我的责任,
还需要推广给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让他们吃得更健康。”戴瑞玉继续分享道。

没有种植经验、还要面对无法预知的损失,
瑞玉依然勇往直前,只因她的背后有个很好的领导者。
他就是建明利工业(马)有限公司总执行长——梁志文。

“他是我们很好的顾问,当我们面对困难,
他都会给比较正面的方法,让我们思考得更深。
走在有机道路上,我们看到自己的成长。”


回想2010年,梁志文原本以销售园艺用品为主,
一餐简单的饭局,改变了他的企业走向。

梁志文仔细地叙说道:“我记得,我们有一个客人来跟我们吃饭。
他告诉我们,尽量不要吃这一个包菜,
因为他们现在用的农药,都是系统性的农药,
让农药跟着这些包菜一起长大,
虫一旦吃了这个包菜以后,虫死掉后,我们才有包菜可以吃。”

化肥农药对土地所带来的危害,梁志文深受震撼。
因此决定带领公司同仁投入有机农田的种植,
一起开垦Baba有机大田。


梁志文继续分享道:“我们商量了以后,
公司决定捐一块地皮出来,专门做教育大田。
它分两个部分,一个专拿来做生态教育;
另外一半,就是专门做这一个有机种植,
来作为有心要改种有机的农友的一个模范。”

Baba不断鼓励和教育更多农友转型,
一起加入有机种植,不使用化肥农药,
让水源得以净化、让大地恢复生机。
同时,Baba也将农友的收成购买回来,
验证后再协助农友进行推销,让他们不必担心销量。

Baba发现许多民众无法辨认真正的有机产品,
于是开始推动环保有机认证,帮助消费者进行把关。
因为这样的因缘,建明利工业(马)有限公司
成为国内第一个推动有机认证的民间机构。


有机销售负责人周莉玲解释道:
“假如是我们的大田采收的,他们有三个认证,
所以有Baba Insight的认证,
有马来西亚SOM的认证,还有一个是慈心的认证。”


教育民众,刻不容缓。
Baba开放给民众前来参访,同时推动有机菜蓝,
让有机蔬菜可以走入更多人的家庭里。
这条路虽然难走,但坚持下去,才不会让人生留下遗憾。

梁志文分享道:“非常多的困难,毕竟不是本业,
但更重要的事情是,当你克服那种困难,
互相扶持、克服困难,或者困难还没克服,
相扶持这样帮助的时候,那种快乐、那种幸福!”

戴瑞玉分享道:“从小、到大、到老,都需要的这个健康农作物,
所以这个是对的事情,还是要去面对它。别人不做,我们去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如今有机菜逐渐得到民众的响应。
部分顾客特地前来《旅人》订购有机菜蓝,以方便带回家烹调。


有机菜蓝顾客林宜欣分享道:“我是要拿来打菜汁喝的,
有机菜没有农药,就不用担心要洗很多次,才能打汁喝。”

有机菜蓝顾客叶雅心分享道:“很放心,每次不用特别选菜,
价钱很合理。吃起来,很好吃!”

只要从自己开始做起,不管是农友抑或消费者,
共同支持有机,我们都可以成为大地的守护者,
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Saturday 12 December 2015

零碎时间 足以成就人

(照片转载自网络)


小额投资足以致富,零碎时间足以成就人

想要体会【一年】有多少价值,
你可以去问一个失败重修的学生;

想要体会【一月】有多少价值,
你可以去问一个不幸早产的母亲;

想要体会【一周】有多少价值,
你可以去问一个定期周刊的编辑;

想要体会【一小时】有多少价值,
你可以去问一对等待相聚的恋人;

想要体会【一分钟】有多少价值,
你可以去问一个错过火车的旅人;

想要体会【一秒钟】有多少价值,
你可以去问一个死里逃生的幸运人;

想要体会【一毫秒】有多少价值,
你可以去问一个错失金牌的运动员。

这是一组在网上流行的时间管理的排比,
每次读到,都有一种震撼的力量。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人,
他在外面坐公车上无所事事的时候,会听英语;
他在外面逛街休闲的时候,会钻进图书馆阅读一些期刊杂志。
我们过一天,他们也过一天;
不同的是,他们高效地利用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
而我们仅仅是三心两意地过完一天而已。

决定你成为怎么样的人,大多数是那些零碎的时间。
发掘出你能利用的任何一点零碎时间,
掌握时间管理的顶级艺术。

转摘自《我的第一本时间管理学》,Ms 204

人用尽一生,在追寻什么?


您觉得自己人生自由吗?
您觉得自己越长大越自由还是刚好相反呢?
真正的自由不能单独存在,
它究竟与生命的圆成有何关连?

好多人为了自由终究却又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
徒然冤枉了人生大好时光。
想做到真自由,最重要先要认识自由,
提升倾听内心与感应快乐幸福的能力,
让自己能够逐渐走在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修行路向………。

人生为何活得越来越不自由?
1)不了解人生存在的限制,有何重大意义
2)只着重身体的需要,忘了心与灵的终极目的的神圣需要
3)对珍爱欠缺了完整性的体认,沟而不通、承而不真
4)不够用功提升人性内敛的稳实度,只有锐气和霸气

怎样做一个自由宽广的人呢?
1. 我们需要不间断、不间断….的自觉
2. 孕育打破现实幻相的能力
3. 逐渐和真正的自己重新和好和合
4. 能给自己机会创造更多能力倾听自己
5. 要能够用新的发生帮助自己更坚定自己人生的方向

人生由内而外的真自由,
不轻易被世俗的发生所牵绊,
知道自己的需要与想要,
按照无我的想法做事生活,
这才是忠贞圆满的成长。
一个人能够从容顺从自己的心意而活,
又能够助长社会和天地的圆融合和,
这才是真正的大自由。

摘录自:《共修学习22》 之内容分享

Wednesday 9 December 2015

时间管理的10个小技巧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和时间打交道。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和时间打交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小窍门可能会为我们的时间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会使我们在应付紧急重要的事情上更得心应手。

1)格式化
将你常用的公文、信件、名片等设计成相对固定的格式,利用电脑制作成格式化的固定文档。当你需要的时候,只需填空或稍作修改就可以了。

2)学会说“不”
当你遇到无休止的电话、闲聊和不速之客来访时,你要提醒自己婉转地回绝对方,回到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去。

3)请人帮忙
不要抱着“万事不求人”的心态,遇到棘手的问题,请朋友或同事帮忙,可以大大缩短完成的时间。

4)避开高峰
乘车、就餐、购物、看病等都有高峰的时候,要尽量避开,合理安排。

5)善用工具
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节约时间的工具,比如视频会议、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都可以善加利用。

6)远离诱惑
有趣的,往往都不是重要的。要远离没有任何意义的电视剧、小说、以及一些不必要的聚会。

7)避免争论
有时候,我们为了面子而在无聊的课题上争论不休,结果不仅伤害了人际关系,还很浪费自己和别人的宝贵时间。

8)过滤资讯
日报只需浏览标题,或者干脆改订周刊之类的综合性资讯刊物。

9)慎重加班
如果你加班过多,就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时间管理和工作效率出了问题。应该控制加班的频率和时间爱你,否则会得不偿失。

10)保持整洁
自己的办公用品要规范有序,需要时随手可得。

转摘自《我的第一本时间管理学》,ms 59

Tuesday 8 December 2015

說好的晴天呢


撰文 / 正向同仁 - 胡慧芬

原本風和日麗,
【以為】可以好好運動,流汗、流汗一下。

坐上車子,一轉彎到路口,
下一秒,烏雲蓋頂。

原本的太陽公公呢?
怎麼說走就走,告別也不說一聲?
隨即,下起狂風暴雨。
心,冷了半截。

【以為】這場大雨,會下很久、很久。
十五分鐘,我抵達家中。
雨,變小了。

頓時,很有感觸。
很多的【以為】,
在大自然的魔術裡化為烏有,
一切是無常。

不斷、不斷地打破人類【以為】的觀念,
讓人類開始抓狂,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或許,大自然想點醒愚痴的眾生,
無常,不是掛在嘴邊的說理,
而是無常天天就在身邊,
真的能體會到嗎?

如果是,
我們一定會感恩,
這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因為,
有無常,偶爾會誇風下雨;
有無常,才有雨過天晴的可能。

Friday 4 December 2015

生命的循环


撰文 / 正向同仁 - 张洁盈

生命是一个循环,一个互助的关系循环。
我们或许为了完成一件事情不断的自己努力,
用尽力气,想尽办法,最后呈现完美的作品。
所以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完美的作品,
或者一个有影响力的完美成品。

但是如果我们把目的锁定于:
透过自我学习的过程,
寻找援助、邀约更多人一起来,共同完成一件事情。
我们的经历、感动和影响力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范围。

我们想要出版一本刊物,推广生命教育,
帮助更多人认识生命。
但是在过程中,我们想邀约其他人一起来以得到援助。
慢慢的我们发现原来在邀约他人的当儿,
我们已经在影响和帮助别人。

共襄盛举是因为我们希望,
因为每个人的亮点照亮更多人的心,
所以我们不止在传灯,
更重要的是发掘身边人的亮点,
让这一盏灯的亮光得以照亮更多生命!

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快快乐乐的期待着这样善的循环。
一本刊物的意义不在刊物里的文字,
而是背后每一颗生命酝酿的香甜!

Thursday 3 December 2015

克服十人九有的拖拉习惯

时间会飞翔,你却是驾驶员。(摄影 / 胡慧芬)

克服十人九有的拖拉习惯

1)所有的急事,都是拖延一手造成的后果
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神色匆忙,被事情弄得手忙脚乱,经常跟人抱怨说:“怎么办?时间不够了,完成不了,这事太急了!”我们真的有那么多的急事吗?事实上,所有的急事,都是被你一味拖延,直到时间快不允许了,才成为你不得不做的急事。养成遇到事情马上解决的良好习惯。轻轻松松地提前完成,何乐而不为呢?

2)当心陷入“帕金森时间效应”
  “帕金森时间效应”的一般形式是,只要你给定多少时间,开发工作就会使用多少时间。当我们接到一项工作时,我们不应该完全遵循这个被给定的时间限制,而需要针对这项工作,自己为他定一个合适的时间限制,并且按照自己定的时间限制,来完成这项工作。

3)不要沉迷在幻想中,要去做
 你的问题,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在时间的使用上出了问题。我们只有果断地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才能成功。不管能不能成功,至少你没有浪费时间。让行动证明一切吧!

4)不要总是为“不做”寻找藉口
 当我们受惰性的控制,不想去做某事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下意识为我们自己找藉口。找到藉口之后,我们就找到了心理安慰,可以心安理得地把这件事丢在一边了。但实际上,这些事情到最后还是要去做的,最后不仅影响做事的进度,还浪费了时间。

你需要认清藉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要一味用藉口纵容自己,最后只会让你吃尽苦头。与其花时间找藉口,还不如去做些什么的。当你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要第一反应就去找藉口,而是适当地强迫自己去做,当你做完之后,就会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的困难,而且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使用诱因物帮自己改掉拖延的恶习
在你完成一项困难的工作时,给你自己的一些小奖励,来促使自己快速完成这些工作。这些小奖励,可以是心仪已久的衣服、一张电影票、一顿大餐、一次旅游等。这个没有限制,关键在于你自己,只要能够吸引你就好了。

总结:
时间会飞翔,你却是驾驶员。

转摘自《我的第一本时间管理学》

握不住的爱

(照片转载自网络)
撰文  / 正向同仁 - 杨玮欣

爱在习惯之后,学会放手…
习惯在爱之后,学会放手…
终究都得学会放手,
何必纠结紧握在手?

生活因为爱而习惯,
习惯呼吸的空气,
习惯饮用的水源,
习惯曝晒的阳光,
却不习惯因为爱,
而必须放手习惯。

纠结,
继续流转的时光,
转移习惯的专注,
等爱见证纠结之后的彩虹。

放手,
不代表放弃,
只是放下。

若干年后,
回目,
现在的放下,
是为未来的紧握。

适度的放手;
适度的紧握,
让爱与习惯并肩同行。

老人体验之回乡站


撰文 / 正向同仁 - 邱学莉

20151129《老人体验之回乡站》

配合光明良医,
第一次回到家乡双溪大年办《未老先尝老》体验和醒觉活动。
是轻松自在,但若人潮多一些,效果会更好哦!

让我感动的除了是正向志工,
光明良医的工作人员及明修善社提供场地及工作人员,
更重要的是有三位参与者的言行举止。

其中一位是一位父亲,由于孩子还小不能穿配备,
所以全程抱着孩子,让孩子陪伴一起走过这个体验。

另外有一位50岁的Uncle,说要体验60-70的自己是如何的,
也影响了一位朋友的参与;
还有一位阿姨体验后,也希望可以一起来推动这样的醒觉运动。

总的来时,虽然人潮不多,
但志工们可以有更多的陪伴,
体验者也有更深的体验。
谢谢大家成就了这件事!^^

Tuesday 1 December 2015

调一调,就好了


活动:【撒一把人性的光辉】陈怡安教授一周年纪念日
日期:2015年11月8日
回馈分享者:邝文伟

每一次,我总觉得自己比较迟钝,
不会去看到人家的需要。
不过常常,我就觉得我很厉害看到人家的需要。
事情发生过后呢,看看人家的脸,
你就知道有没有满足对方的需要。

我上个礼拜,一整个礼拜到台湾山上做志工。
我以为,我练得一身好武功下山。
昨天一回到来马来西亚,进家门过后,
我就在那舒适的地方用餐。
上面的灯其实坏了,我太太换了两把新的灯上去。
但坐在那边,好像晒太阳一样,
又热、又刺眼。
浮躁的情绪,马上升起来。

我即刻问太太,篱笆那个灯换了也很亮,
难道妳没有学到说,换怎样亮度的灯才适合吗?
太太就很不耐烦,我感受到的回应就是,
你好像没有感激我,我是一个女的。
太太就说:调一调就好了嘛。
说完,她走开了。

过后,我就去载女儿。
途中我就在想,太太刚才有说一句话,当时我没听进去。
她说,“调一调,就可以了嘛。”
所以,回到家后,我二话不说,
我叫我大儿子帮忙调,最后调好了。

其实,想回来,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
但为什么自己很快就掉入浮躁的情绪里。
在学习中,我发现夫妻之间很简单。
你顺我一点点,我就顺你一点点;
你顺我多一点,我就顺你多一点。

我感谢这么多年来,可以持续来正向上课。
我知道上课的好处,谢谢这次可以来这里参与

Tuesday 24 November 2015

启动认识自己的旅程


活动:【撒一把人性的光辉】陈怡安教授一周年纪念日
日期:2015年11月8日
回馈分享者:李俐频

以前的我,对别人有很多的操纵、也没有回来整理自己。
因为自己都有好多的身份,很多关系都在一起。
比如,我跟我先生、我孩子,还有我的员工,
所以每一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进来。

我没有好好地去沉淀自己,而且很理所当然地,
我是老板,你应该听我的;
我是老妈子,你是孩子,你一定要听我的,
无形中的操控都在背后。

现在,我不断回来反省,
每一天的整理,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为什么一直要联系大家,
就是因为彼此心中有一个【爱】。

我也很久没回娘家、没见大家了,
感恩今天回来重温。
每每听到大家的分享,都会不断自我思考、探索。
我邀约大家从这里开始,
一起启动自己、认识自己的旅程。

放下杂念的奥妙


活动:【撒一把人性的光辉】陈怡安教授一周年纪念日
日期:2015年11月8日
回馈分享者:马崧鑫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怡安教授说【放下】这两个字。
很多时候,杂念会让我们情绪很不好,
因为这样的情绪,让我和家人有误解,并产生冲突。

我觉得,如果能放下,
我的东西可以做得很好。
就像我画画,如果我有很多杂念放不下,
但我却拼命要去画画,
感觉是不会出来的,
我自己也会变得不耐烦。

【我心目中的师公】(绘 / 马崧鑫 (高中生)
但是,如果我能做到真正【放下】杂念,
放松地去画画,
我发现,感觉就能出来。

Monday 23 November 2015

爱,是还给对方自由


活动:【撒一把人性的光辉】陈怡安教授一周年纪念日
日期:2015年11月8日
回馈分享者:梅长青

我发自内心地感激陈怡安教授,
让我懂得人应该怎样活着。
没有他,我不可能在这里;
没有他,我不可能做这么多的分享会,关于我的人生和我的事业;
没有他,我不懂得如何还人家自由。

我是一个长女,
我来自一个很贫穷的家庭,我需要学会如何地活着。
这样的环境,让我很喜欢控制人家,
控制我的员工、控制我的丈夫、控制我的孩子。

通过听陈怡安教授的录音档,
他让我知道,
爱不是控制、爱是还给他自由。
爱,是我们先去做,让对方看到。
我要他看书、我需要先看书;
我要他上课、我需要先去上课。

感恩所有的人、感恩师公,
最真的是当下,当下是最美丽的。
谢谢大家~

Friday 20 November 2015

We were taught……


Written by Jynne Chong

We were taught……

We were taught to be a good kid when we were small.
We had to greet everyone on the table before we start eating, this is manners.
We had to brush our teeth once we wake up in the morning, this is hygiene.
We had to learn how to write our name, read the letter from A-Z, and recognise “A for Apple”, “B is for Boy”, “C is for Cat”, this is education.

We were taught to be a good student when we were young.
We had to obey to rules in school, this is discipline.
We had to work together with our mates, either in class or in activity, this is cooperation.
We had to get passed all the nightmare-alike exams with flying colours, this is education

We were taught to be a leader/ manager when we were in university.
We had to read thousands of journals to broaden our perspective but not merely from one text, this is research.
We had to quote cases of big companies for our presentations, this is learning from example.
We had to get our assignment done, printed, stapled properly and throw into the pigeon box by the due date, this is dateline.
We had to survive through all the workload of assignments, tutorial presentations, exams, to finally get the certificate and the graduation mortarboard on head.
And, this is education.

All along the way we grow, we were taught a lot of things, to be a better person.
But, we were request to work as an employee when we graduate uni.
And, with this, the biggest conflict in our life begins.
We were taught to be a leader with a broaden perspectives with big companies example, putting ourselves very hardly in to CEO’s shoes, how could we know what does an employee work like if we were not taught before?

All along the way we grow, we were taught to be a better person.
But, we were being “cloned” and “framed” to have a better life, to face all tough challenges in life when we are grown up.
We were taught to be a better person, how could we face our loneliness, failures, lost and all the nights with tears?
How could we handle life when we were not taught before?

We were taught with a lot of skills and concepts but they does not “feed” us well to grow up, to be an adult, a powerful individual to pursue our dreams.
We had to walk through the hiccups in life and our life taught us.
We were never being taught enough for our life ahead.
We were never able to carry ourselves in this world ever since we left schools and uni.
We were always being lack of capability for the task that we are handling now.

The lesson that our life wants to teach us is actually failures and loneliness, and this we might take our whole life to learn and unlearn then relearn along the way, till the last breath.

Life is never easy and dreams either, from the last century till today, no dreams were achieve without paying off with tears and blood.
I hope I would have enough courage to go along with all the hardship along before I gave up on dream and there go my life.

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分享者 :老师 - 林慧涵
活动:亲师生共学心得分享【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日期:2015年10月16日

不知道在座的家长老师们,你们放心他们搭巴士吗?
我的班,现在我可以说,我不用陪着搭巴士,
我只要给一个指令,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你可以从第一个A去到姓周桥,去到姓周桥你可以做什么任务,
然后去到B景点,再去到C景点,
然后你安全回到去学校,这样一个建立的过程,
我必须得到100巴仙家长的支持,所以我用什么东西开始?
我用摄影学会开始,我怎样去带他们,我就先告诉孩子,我是爱拍照的。


拍照没有对和错的,而是由大家告诉他,你是能的。
所以我就从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建立他们的信心。
所以这一群孩子,我告诉他们,
我不要他们帅,我也不要你们美,
我要你们有气质,
因为只有有气质的孩子,
才会恒久,人家才会尊重你。

Thursday 19 November 2015

逆。世俗洪流而行

我站在哪里?(摄影 / 胡慧芬)
撰文 /  平凡人

依照对科学的认知,
我是由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结合而形成的胚胎,
然后在妈妈的子宫内细胞分解而形成的。
 实际上我是从哪里而来?相信没有人会知道。

但经过种种的观察和发生,我相信“灵魂”的存在。
也相信投胎转世这回事。
我不懂自己前世是谁?或是什么动物?
也不懂为什么会来这里?
可能投胎时我太口渴,喝了太多孟婆汤,
而不留一丝前世的记忆吧!!

怎样走到这里? 是成长和经历,因缘际遇。
就随着成长路上种种事件的发生的指示,一步步的走到这里来吧!

我站在哪里?我站在哪里?
目前的阶段,还是站不稳脚,整个内心很空很慌。
感觉一直在大海中漂浮,看不到岸。
泡在水中,随风漂流。
很想放开手中的朽木,一切听天由命,不再去挣扎求存。
经常会感到彷徨无助,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但我知道无论生活多艰难我都不会去做傻事的。
只是很无奈,负面情绪和低落的心情还是频密的出现。

我准备去哪里? 我很想知道自己可以去哪里?
但相信我这一世不会被打入地狱深层。
因心和行动只往善去做,没有祈求回报,
也不期盼积多少功德可以上天堂。
拜神只是对祖先和神明尊重,
有求也希望家人平安健康,生活安稳。

虽然也曾经一些事情的发生,
很怀疑这世界到底有没有神佛,上帝是否是万能的呢?
上帝真的有爱世人吗?世间太多的灾难了。
但想深一层,感受到上帝也无奈,因为人类冥魂不灵,
做出种种伤害自己,伤害这个地球的傻事,
如果一天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了,
也只是人类自找的,是人类所造成的。

我如何从这个地方走到哪个地方?
 随缘安排吧!因知道没有“万事如意”这回事。
自己能做到的是,让自己的心可以坚持向善,
不被世间种种残酷事件而导致感心灰意冷,
我不想随着世俗洪流而行。
也想自己的生命可以圆成,而不是半途放弃。

Tuesday 17 November 2015

你,准备往哪里去?


我从哪里来?(摄影 / 胡慧芬)

撰文 / 共修学员 - 杨辉忠

上个星期三共修课,陈登福老师抛出4个问题,让我们回去想一想。
 1. 我从哪里来?
 2. 你(我)怎麽走到这里?怎麽走过来?
 3. 我站在哪里?
 4. 你(我)准备往哪里去?

在深夜里总会找到灵感,这就是为什麽作家,
画家等这麽迟睡的原因之一。

那天看完电视节目後,在整理自己拍过的照片,
看到年头参与一个正能量关系的课。
 喂!现在已到11月份哩,年头的愿望,还没实现。

就这样想呀、想着,就突灵光一闪,然後就快快写下。
我从哪里来? 废话!
当然是从肚子里崩出来啦。。。
哈哈~

出生的那一刻, 永远都是问那一个问题;
就是我从哪里来?
接着就是我该往何处去?
既不知如何能来到这世间, 又怎样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啊?
然後就是带着什麽使命来这世间。
看看这自然界,它们没有思想,
不过却知道要做什麽,要朝哪个方向前进。
比如:风,无形无影,却总有着它将飘去的方向。

看看那些石头、古老建筑物,沙滩等都有风留下的痕迹。
云, 飘泊无定, 没有一定的形状,
形状因风而改变。 风吹去哪里,它也跟着。

水,无味、无形、无状。
奇怪的是,它总知道该往何处去。
是因为地球是圆的吗?
不然的话它的流向总是弯弯曲曲的。
流到哪里就停在哪里。
成河,成潭,成海川。
 它的终点,就是海洋。
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後降落在西边。

人啊~ 总该知道你的方向吧! 不知道的话, 就是随波逐流吧~
过後就冒出一个疑问来问自己:
“你是怎麽走过来的?如何来这里?”
 我的答案是: “那就是跌跌撞撞的走来。”

然後接着问: “什麽是十字路口?”
“是不是交叉路口?”
怎样都好,意思是说面临着选择。

我站在哪里? 站在高山上吗?或在山脚下?
站在十字路口吗?或交岔路? 或石头上?
或根本不是站着,而是躺着?

 唉~ 我目前站在那里都不知道啊!
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都好, 我是站在外面的一条路。
茫然失措!

Saturday 14 November 2015

怎样与自己比赛


回馈分享 :陈登福
活动:亲师生共学心得分享【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日期:2015年10月16日

世界对青少年做了一个调查,“你生活无聊吗?”
马来西亚青少年排第一,共97%。
我们来想想,我们这么多发明、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为什么他们会觉得无聊呢?

我赞成,现在的孩子都是很寂寞的。
他们不只是寂寞,他们还很孤单。
我有一个学生,跟我分享了他的看见。

有一次,他和一对夫妇,带了一个六岁小朋友,
到意大利看博览会,一路上他和小朋友有很多互动和聊天。
他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小朋友家里非常富裕,
他虽然只是六岁,但已经在地球转了很多圈。
该玩的,玩过了;该有的,他有了。
以后长大后,他怎么生活呢?

我们来想看,我们几岁才可以坐飞机? 
我本身是出来社会工作,第一次公干时,
公司给我坐飞机,我高兴得不能睡觉。
以前的社会,不管你喜不喜欢,
不论你有没有目标,社会已经给你目标。
社会在告诉你,你要努力赚钱、买一辆车等等,
至少当时的我们有一个目标,可以去追寻,
但这六岁的小朋友,要追什么? 
看回来,其实他们目前最需要的,
是回到内在世界里头,去想想人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

父母,要多和孩子对话,但要怎样跟孩子对话呢?
我们对话的时候,是我们讲多,还是孩子讲多?
本来是聊天,本来是教育,慢慢变成教训,
慢慢变成训话,孩子哪里要讲?

所以我们来想看,如果我们要帮助孩子, 
能够找到学习的乐趣、发挥创意,
主角应该是谁?孩子啊!
孩子要发挥创意,除非这是他想要的,
往往我们在教的过程当中,主角是我们。
我们一直把我们的东西,强硬灌输给他们。

如何能够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
我们可以从三样东西来看,
如果要持续帮助孩子做得更好,缺一不可。
第一,他要不要学习?
第二,他要不要有乐趣?
第三,要不要有表现?
三个都有关连,但哪一个比较重要?学习比较重要?
乐趣比较重要,还是表现?
虽然通常我们都会回答学习比较重要,
但等到孩子拿成绩回来给父母看时,自然变成表现比较重要。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是自己想要。
除非他自己想要,否则什么学习都没有动力。
我们看孩子的时候,都是以自己的眼睛在看,而不是以孩子的标准来看。
孩子的成长,是自己和自己比,而不是用我们的标准来判断他。
当我们可以在学习的乐趣多下功夫的时候,
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主想要的信心。

以孩子的进步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为中心。
要学习的,不只是孩子,还有我们做爸爸妈妈的。

点亮那一盏灯


撰文 / 正向同仁 - 张洁盈

点亮那一盏灯

当收集的梦想越来越多,实践的时间越来越少;
当碰到的困难越来越多,完成梦想的机率越来越渺;
当怪责越来越多, 觉醒越来越少时;
我们需要对梦想的激励….

于是,
我们读更多成就梦想的书,
我们听更多对建筑梦想美好的歌,
我们看更多实践梦想过程的电影,
我们写一切对梦想期许的文字。

但是,
可能从内心里,
我们忘了点亮那一盏有关梦想的灯
在上天的否决与现实的残酷中
我们几乎忘了梦想的初衷。

因为,
梦想是那一杯洁净的白开水,
纯粹得不需要理由,
你尝到的味道,就是最好的味道。

因为梦想就是,
你来到世界的意义。
你无需做得特别好,
因为你已是自己的最好。
你无需寻找,
因为在你形成的那一刻,
梦想已埋藏在心里。
你无需挣扎,
因为所有的苦难只是让你学会经历,
经历梦想的绚丽。

追梦、筑梦、圆梦,
不是动词,
不是名词,
也不是形容词,
只是过程,从生到死的过程。

你只需点亮那一盏灯…..

Friday 13 November 2015

在团队中找到自己



分享者 :学生 - 卢嘉为
活动:亲师生共学心得分享【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日期:2015年10月16日

我曾经一个人在海上划船,这是我家人没有试过的,
我觉得很骄傲,不是每个人都有胆量去做的。

看回来,(我)从一个害羞的我,
而不认识陌生人的我,
到现在我会主动认识陌生人,跟很多人讲话。


Tuesday 10 November 2015

Live (当下)、 Life (生命)、Living (生活) -下篇


撰文 / 正向同仁 - 张洁盈

转角到一个杂乱的街道,我拿着相机拍下了朦胧但让自己感动的一幕。在一个招牌上我读懂一个英文字”school”,四五位和刚才那位翻筋斗的女孩同龄的小孩穿着旧旧的居家服,背着残旧的书包走向校门。同样的年龄,不同的际遇,但是我相信每一颗生命都努力的绽放自己,用不同的方式。在所谓幸福中成长的我们常常因为太多选择而追求、而烦恼;反而忘了生命的本质就是认识自己,在属于自己的际遇中坚持让自己的生命绽放……


学校对面是废弃了的仓库,而那一整排仓库的屋顶已不复存在,却看到人们搭起简陋的棚住在上面。车子停下来,我仔细一看,有一位妇人在露天处煮菜,另一位把衣服晒在路旁的大电缆上。这,就是他们的家吧!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傍晚吃过晚餐到大街逛逛,依然不断被背后杂乱中传来的笛鸣声吓一大跳。一位锡克族的朋友拦住我们问我们需不需要交通工具,他指着他的tuk tuk 说:I have Indian helicopter! 我和游伴为他幽默的创意鼓掌,大笑说谢谢!创意,来自生存的必要,生活的需要。

偶然看见一群穿着制服的白人青少年在努力的听着他们老师的讲解。我看看他们大概是十二三岁吧!拉一拉游伴俐频的手,用力的说:毕业旅行耶!我们就在吵乱的街头上讨论,如果马来西亚的小孩毕业旅行来印度会如何? 不晓得是小孩先崩溃还是老师先崩溃!我觉得盒子生活(电视机、电脑、手机)的世代,这是扩大视野的学习,生命的体验!

这一趟的印度之旅不长,也并不是纯粹的旅行。我看见印度,却没有看完印度。在圣雄甘地的博物馆记录甘地的一生,以及他的价值观,这里充斥着民族英雄的精神,他虽然离去却留下了许多文明。印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依然有很多很多的不文明,自古以来却有不少印度哲学家探讨生命的意义,这是非常吊诡的。我觉得印度不是地狱,也并非天堂,恰恰好印度就是人间。

在这里,人们每一天为生存而努力,日复一日的工作就是生活,不论环境如何,心无旁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Live (当下) Life (生命)Living (生活/生存)

当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生命。

Monday 9 November 2015

放手 孩子才能够成长


回馈分享 :姚玉珠
活动:亲师生共学心得分享【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日期:2015年10月16日

创意,到底是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到底创意是生育还是教育?
生育是基因,还是环境造成的?

根据心理学的共识,其实两个都有。
有生育,也有教育,这两个是结合在一起的。
但是环境的影响大不大?

我们听到的是,很多创意是在放手之后才出来的。
以前我在听个案跟我谈的时候,
他一面读书,一面听音乐,妈妈觉得他不能够读书,
但是孩子跟我说,他必须听音乐才能读书。
妈妈不了解,所以就压制他。

各位,在我的临床发现,现在的人会有很多的心理状况,
很多时候是给我们的家长压抑出来的,
因为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心理学做了一个研究,1800个家庭,
用三年时间,发现三分之二的家庭 是不对的。
不对,其中最多的原因是因为家长干涉最多,
他们限制孩子,总是要孩子跟着自己的方法去做。
被压抑的孩子,很多有忧郁、焦虑症和人格分裂症,
他们被迫要听家长的话,变成有两个我跑出来。

放手,孩子才能够成长。

暮鼓晨钟,秋鸿春燕,深深思念


暮鼓晨钟,秋鸿春燕,深深思念
- 师公怡安老师生命圆成周年纪念文

亲爱的师公怡安老师,今天是您生命圆成一周年的纪念日,
师公,您在另一时空的日子过得好吗?我们都很想您,相信您也是。


今天我们这里共聚了一群您远在马来西亚的多年学生,
为您往昔一生留给我们的法语智慧,温故知新,彼此激励,
这是师公生前重复又重复的叮咛 - 人的成长永远在团体当中。
师公,您走后的一年里,我们没有停止对生命的倾听与回应,
我们深深明白生命是有限的,唯有在有限的生命时光中,
不断以终点为起点,践行师公留给我们的法语 - 忠於自己的核心价值,
自觉是治疗的开始,记得把每一天结束前的反思化为日誌,
珍爱上天随着朝阳升起,赐给我们全新的另一天。


师公,在您过往短短73年的人生旅途中,
感恩您对马来西亚这片土地的偏爱,尤其槟城,我们何其的幸运,
更是得到您好多好多的眷顾,激荡出了一份份难于忘怀的师生缘。
从千人的大讲堂到一对一的敏感对话,
从古典文言文的出发到21世纪的最新演变,
从青年运动到用温暖点亮生命的火花,再到启动生命种籽能量的正向,
师公永远敞开双手给予、给予、给予……给了我们好多的爱!
师公,您并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换了另一个方式继续跟我们在一起,
您嘹亮充满磁性的声音,至今仍然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尤其是近期在我们国土上发生族群冲突的问题时,
师公20多年来的叮咛,要我们积极主动去拥抱其他同胞,
用真爱提升我们的耐心,用倾听接纳已无法改变的发生,
用悲悯去化解群我之间的隔阂,用生命转化生命的丰盈,
我们一一都在践行中………。


师公,我们会汲取您留给我们的长智………
深深地相信人永远可以成长再成长,
这是生命恒古常新的好消息,也是生生不息的真谛。
生命的“成长”,意谓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
神奇地埋藏了不可预知的“厄逆”和时而感觉到似乎挥之不去的幽暗,
也正因为如此,在克服厄运和幽暗的过程中,
个我生命的创造力和更新力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现与精进;
厄运、幽暗与一连串的未知,也就是生命转化提升的最好际遇。


师公,感念您的慈悲,感恩您对我们的教诲,
您用自己的一生,不只是在台上对我们说,
更是苦心积虑,身体力行圆成自己的终极关怀………
一生以悲悯为核心,不间断地传习人文价值,
  即使在最后一口气,仍关怀着点亮人性的光辉。

暮鼓晨钟,秋鸿春燕,深深思念,
死亡是生命的再出发,我们会继续依循师公的遗志,
净化社会,共创健康和乐地球村。񗹤
亲爱的师公,再次谢谢您一路来的无私指引,我们爱您,
我们再次献上您最喜欢的 掌声响起 ,
祈愿师公好走,再见!

正向生命教育中心总企划
陈登福
15/10/2015(Thursday)